分享到:
一、部门(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文化体育广电旅游政策措施,指导、协调、推动、监督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发展,拟订文化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体育广电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体育广电旅游体制机制改革。
2.促进文化体育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指导、管理、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对外交流、宣传、合作和推广工作,制定文化体育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全域旅游。
3.负责公共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4.统筹推进文化体育广电旅游科技创新发展和人才工作,推进文化体育广电旅游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5.统筹规划和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组织实施文化体育旅游资源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
6.指导、管理文艺事业,指导艺术创作生产,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艺作品,推动各门类艺术、各艺术品种发展。
7.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
8.统筹推进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多彩贵州公园省”和“中国温泉省”建设的相关工作。
9.拟订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和指导文物保护、博物馆和考古工作,推进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负责文物和博物馆监督管理。推进文物和博物馆信息化、标准建设和文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
10.研究全市体育发展战略,推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11.统筹规划全市群众体育发展,负责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监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承担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12.统筹规划全市竞技体育发展,指导协调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竞技运动项目设置,组织重大体育竞赛,指导优秀运动员队伍建设,协调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
13.统筹规划全市青少年体育发展,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14.指导县(区)体育业务工作,推动打造省内、国内、国际品牌赛事。
15.组织、协调、监督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工作。
16.贯彻落实广播电视领域事业发展政策和产业规划,负责组织实施公共服务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动,指导、监督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扶助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建设和发展。
17.组织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规划、政策及行业技术标准并监督检查。负责对各类广播电视机构进行业务 指导和行业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对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实施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协调查处广播电视违法行为。负责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进行监管,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广播电视系统安全和保卫工作。
18.指导电视剧的制作、播出,监督管理、审查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和质量。指导、监管广播电视广告 播放。
19.指导协调广播电视重大宣传活动,指导实施广播电视节目评价工作。
20.协调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承接推进中国(贵州)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有关工作。
21.指导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市场发展,对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市场经营行业进行监管,推进文化体育广电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规范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市场,协助体育彩票销售管理。
22.指导全市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市场综合执法,组织查处全市性、跨区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等市场的违法行为,督查督办大案要案,规范市场秩序。
23.结合部门职责,做好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保障;负责本部门、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按规定做好大数据发展应用和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相关工作,依法促进部门政务数据资源规范管理、共享和开放。
24.完成市委、市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广播电视局交办的工作任务。
2.机构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1)独立编制机构。
2023年,独立编制机构共16个,较上年增加16个无变动。
(2)独立核算机构。
2023年,独立核算机构共13个,较上年增加13个,无变动。
3.人员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2023年,年末实有人数228人,较上年增加228人,增长%,其中:在职人员210人,较上年增加210人,增长%;离休人员1人,较上年增加1人,增长%;退休人员17人,较上年增加17人,增长%。
从资金性质看,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员228人,较上年增加228人,增长%;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员人,较上年不变人,持平%;经费自理单位人,较上年不变人,持平%。
其中财政拨款开支年末在职人员中,行政人员39人,较上年增加39人,增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20人,较上年增加20人,增长%;非参公事业人员151人,较上年增加151人,增长%。
人员主要变动原因:上年数为0,未正常取数导致在职人员人数增长。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月27日,召开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2023年度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和2022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制定印发《2023年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的建设工作要点》,研究部署全年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共组织召开局党组会议32次,研究议定“三重一大”事项200余项,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2.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利用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体广电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等精神。截至目前,共开展党组“第一议题”学习3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32次,教育引导系统干部职工坚定不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3.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抓好15个党支部建设工作,按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等工作。加大干部选拔任用,提拔副科级干部1人,完成科级干部考核转正任职。按要求选派干部挂职培训。开展驻村干部轮换,选派4名同志到村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从严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开展谈心谈话7次、诫勉谈话1次。
4.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委、市委有关规定,深入开展作风革命,印发《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作风革命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5月修订)》。抓好“担当实干·拼搏争先”年工作,4月28日,召开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系统“担当实干·拼搏争先”年专题会议,印发《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担当实干·拼搏争先”年工作方案》,编印《应知应会知识手册》,形成《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担当实干·拼搏争先”年工作台账》。5月23日,召开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作风革命暨营商环境推进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各项工作走前列、作表率。
5.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穿各项业务工作全过程,加强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文艺作品、演艺场所、民族宗教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做好宣传内容审批、审核,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提升执法办案效能,坚决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6.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把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成立中共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细化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方面任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规划引领,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工作有序推进。推进《安顺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规划纲要》《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及修改工作。印发实施《安顺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行动方案》《安顺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2023年工作计划》,谋划行动任务21项、重点计划74项。制定《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2023年工作计划》,谋划工作计划65项,“双建设”工作完成进度40项。谋划省级专项债项目77个,总投资451.42亿元。策划包装文旅招商重点项目71个,总投资288.05亿元,计划招商引资244.78亿元。截止9月,新签约项目33个,签约资金26.8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含存量)13.87亿元。
2.围绕“两大提升”,旅游产业恢复发展稳中向好
(1)紧盯重点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加大规上限上企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入库规上(限上)旅游企业9家,其中,规模以上旅行社1家(全省规上旅行社62家,安顺市5家,占比8.06%,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市旅游市场主体总量达17535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旅游企业3个。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南山婆集团公司获批2022年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推荐黄果树中央厨房申报2023年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13家新成立的旅行社缓交质保金260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生存压力,助力旅游业恢复发展。
(2)紧盯“9+2+2”特意性资源,推动业态升级。围绕黄果树这一世界级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更多体验式、沉浸式、度假式旅游项目,全面提升旅游业态。黄果树360极限飞球球幕影院、麦当劳贵州景区首店(安顺黄果树店)、尧珈·瀑布村酒店、紫云黄鹤营温泉度假村、安顺云峰·浔境露营基地等项目投入运营,安顺云漫酒店、花江智慧停车场、适野·燕居露营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夜游黄果树一期演艺剧目实现优化调整,黄果树开元名都酒店将于元旦期间正式营业。关岭九仙景区获评4A级旅游景区。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等8村和西秀区七眼桥镇等3镇入选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名单。打造黄果树、龙宫景区非遗体验空间,推进“安顺旅物”实体店设置,开展黔菜店培育,提升打造《大明屯堡》等演艺产品。举办“屯堡过大年”“屯堡美食节”“屯堡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持续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获批省级第四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预计2024年春节整体开街。
(3)紧盯服务配套,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文化旅游大培训大演练大排查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5135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209家次,发现安全方面隐患问题937个,已整改860个,正在整改77个,全市旅游安全形势稳定。推动“多彩贵州痛客行”行动意见建议落实整改工作,全年共收到涉及我市涉旅场所痛客行意见建议122条,全部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完毕。黄果树迎宾馆、关岭天书酒店成功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完成5座旅游厕所提升改造项目,龙宫景区开通“要客”服务。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安旅通”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体验。
(4)紧盯重点项目,助推项目盘活。加快推进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成功盘活普定沙湾旅游景区等7个项目,镇宁高荡千年布依古寨旅游景区等14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稳步推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强项目谋划建设。截至9月,共调度文体旅重大项目62个,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0.61亿元,完成投资占预期投资比74.55%;调度旅游产业化重点项目56个,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0.61亿元,完成投资占预期投资比76.55%,预计年底完成旅游产业化投资13.86亿元以上。谋划2023年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储备项目17个,获批文旅基金7亿元(已到位3.8亿元),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5)紧盯客源市场,构建营销新格局。赴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热门城市开展文旅招商推介20余场,设立营销中心9个。开通沪昆、京昆、成昆冠名高铁,吸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游客到安避暑度假,带动避暑房产销售1926套,同比增长34.22%。持续唱响“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品牌,在广州“小蛮腰”、“广佛”地铁线发布安顺城市IP,在“安顺文化旅游”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城市IP宣传等原创信息800余条,播放和阅读量300余万人次,在脸书等发布旅游资源信息250余条。精心办好安顺市第九届旅发大会,推出“百万老广游安顺”“屯堡·家国600年”寻亲之旅等专场推介活动,推出避暑旅游“优惠大礼包”、开展冬季旅游营销,“瀑乡安顺 助商惠民”喜购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全市旅游业恢复增长。
(三)突出文化惠民,着力推进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1.深入实施“文化三大工程”。实施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高质量发展项目11个、城市主题书房3个。推动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初步建成智慧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持续推动“种文化”进社区项目。举办2023贵州(安顺)屯堡文化节等活动400余场,共服务50000人次。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40场次,参与人次14249人。《安顺文库》正式出版。建成《安顺屯堡文化资源库》。创作歌曲《故乡千里望》、屯堡剧本《根》。组织参加“讴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复赛,获第一名2个,第七名1个,第九名1个,第十名2个。举办文化培训21期。承办2023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场活动暨业务知识培训会。
2.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普定穿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开展安顺市首届民间“十佳”特色展馆评选并授牌。以安顺为中心,开展贵州屯堡村寨调查。开展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调查,形成《安顺市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调查报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安顺段建设、安顺市博物馆后续建设和布展、《安顺文物》书籍编写等工作有序推进。
3.不断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举办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家乡的年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展演展示等活动。开展国家级第六批传承人申报,推荐蜡染、银饰、木雕等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展示展销,推动非遗产品设计转化成旅游商品。
(四)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提升体育强市工作水平
1.有序推进全民健身。完成2023年“农体工程更新维护40个,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40个”“十件实事”建设任务。建设全民健身“智能驿站”1个。组织实施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人制篮球场或两套健身路径项目3个,2023年健身步道项目2个。做好体育场馆低收免开工作,开展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成功举办2023年安顺市新年登高活动、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安顺赛区)、安顺市首届“通元泰吉杯”象棋邀请赛等比赛,承办贵州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组织参加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七届省残疾人运动会。
2.持续夯实竞体基础。组队参加2023年贵州省青少年锦标赛,获金牌43枚、银牌44枚、铜牌29枚、四至八名88个的成绩。筹备举办安顺市第三届运动会,各项目比赛拟于2023年10月26日至11月10日举行。加强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挖掘、培养和输送,面向社会6至19岁青少年开展“选星计划”测试。2000余人参加“大心脏”等计划。完成1018人青少年运动员省注册。深入推进“游泳进课堂”试点工作。成功举办安顺市U15、U17篮球比赛、2023年贵州省中小学校园啦啦操大赛(安顺站)暨安顺市中小学校园啦啦操比赛、第六届安顺市小篮球联赛暨安顺市校园篮球小学生联赛。
3.谋划办好品牌赛事。大力开展农村篮球等文体活动,成功举办2023年“快手村BA”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小寨村站男子篮球竞赛、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秋季篮球锦标赛”等赛事,有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安顺户外运动资源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体育品牌赛事,成功举办2023安顺·黄果树100越野赛嘉年华、2023年贵州·镇宁黄果树半程马拉松、中国·贵州·安顺·黄果树2023CBSA职业斯诺克巡回赛,筹备2023年第十一届“百灵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2023年紫云格凸攀岩联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五)突出“智慧广电”,着力推进广电事业健康发展
1.强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情况摸底调查统计。会同五部门制定印发《安顺市应急广播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做好全市广电民生工程款的追缴、中央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和省级专项资金使用清理工作。
2.做好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保障。做好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庆期间,全国、全省、全市两会期间各项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开展非法卫星整治。组织参加2023年“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3年度贵州省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评选”等,获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相关工作取得了不少亮点成效,主要表现在十一个方面:
一是全市旅游产业加快复苏。2023年1-9月,我市接待国内游客4418.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40%,恢复至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的102.80%;旅游总收入451.05亿元,同比增长34.25%,恢复至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的109.16%。游客人均花费1020.93元,排名从2022年度的第七名上升到第五名。2021年、2022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一。
二是全市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布局建设黄果树、龙宫、屯堡、高荡四大民宿集群,开工建设民宿项目20个,投入运营5个,举办全市首届民宿管家培训班,着力打造“安顺民宿”品牌。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民宿产业大会暨首届安顺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匠庐·村晓等4家民宿获第七届黑松露盛典精品民宿top100,匠庐·阅山入围“全球十大必睡民宿”。6月27日,李炳军省长在我市呈报的《关于民宿产业发展及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上圈阅。
三是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市荣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称号,获评《中国国家旅游》2022年度臻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入选“全国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
四是旅游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申报“黄龙屯格”旅游一体化发展列入贵州省2023年“一市一示范”改革试点项目,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格凸河景区已委托安顺旅游集团统一运营管理,“黄龙屯格”旅游一体化发展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申报龙宫、黄果树2个景区作为全省第一批国有旅游景区“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单位,目前2个试点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已理顺,并接受省文旅厅评估。
五是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成立了市旅游市场秩序工作专班,持续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行业整体形象有效改善,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
六是安顺旅游商品知名度不断扩大。组织旅游商品企业参加2023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获金奖1个、银奖1个。2023多彩贵州旅游商品暨文创设计、非遗旅游商品定制设计大赛我市10余个类别共80余件作品参加评选,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6个、优秀奖9个。
七是屯堡文化转化利用进程加快。坚持屯堡文化资源整体联动、一体提升,以云峰屯堡、天龙屯堡、旧州古镇、鲍家屯等屯堡文化集中连片区为核心谋划打造“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区,开展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做大“大明屯堡”文化品牌。
八是交旅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大力发展“桥梁+极限运动、文化研学、+网红民宿”,围绕坝陵河大桥举办2023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坝陵河大桥站)暨黄果树坝陵河大桥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沿大桥周边建设一批精品网红民宿。依托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同步谋划桥下峡谷观光等项目48个。4月29日挂牌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接待省内外研学群体5万余人。
九是新增一批“国字号”招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黄果树景区荣获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中国5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龙门飞瀑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入选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单位。
十是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我市运动员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比赛中取得3金1银的好成绩。张杰获滑板男子街式项目第一名;冯朝朝分别获龙舟200米、500米项目第一名,龙舟1000米项目第二名;张家茂获拳击51公斤级项目第五名。
十一是讲解员综合素质持续提高。组织参加贵州省首届红色讲解员大赛,1人获三等奖,1人获“金牌志愿讲解员”称号,获推参加全国第四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
二、收入支出预算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本年收入年初预算数4686.17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4686.17万元,增长%。
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4686.17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4686.17万元,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4286.17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4286.17万元,增长%,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40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400.00万元,增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上级补助收入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事业收入(不含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下同)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经营收入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其他收入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
2023年,本年支出合计年初预算数6417.25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6417.25万元,增长%。
从支出功能分类结构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年初预算数83.27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83.27万元,增长%;外交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国防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公共安全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教育支出年初预算数200.41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200.41万元,增长%;科学技术支出年初预算数647.62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647.62万元,增长%;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年初预算数3975.62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3975.62万元,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初预算数191.26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191.26万元,增长%;卫生健康支出年初预算数144.89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144.89万元,增长%;节能环保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城乡社区支出年初预算数447.18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447.18万元,增长%;农林水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交通运输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年初预算数273.1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273.10万元,增长%;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金融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住房保障支出年初预算数289.02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289.02万元,增长%;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其他支出年初预算数164.88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164.88万元,增长%;债务还本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债务付息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
从支出性质结构看,基本支出年初预算数3767.6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3767.60万元,增长%,其中人员经费年初预算数3569.93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3569.93万元,增长%,公用经费年初预算数197.67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197.67万元,增长%;项目支出年初预算数2649.65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增加2649.65万元,增长%,其中基本建设类项目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上缴上级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经营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年初预算数0.00万元,与上年万元相较不变0.00万元,持平%。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预、决算差异情况。
2023年,单位决算总收入(口径为本年收入与上年结转结余、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之和)11873.44万元,部门年初预算总收入6488.64万元,决算数比预算数多5384.80万元,差异率82.99%,比上年增长82.99个百分点。部门决算本年收入9959.43万元,部门预算本年收入4686.17万元,决算数比预算数多5273.26万元,差异率112.53%,比上年增长112.53个百分点。其中,本年财政拨款收入决算数9628.25万元,本年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4686.17万元,差异率105.46%。
单位决算总支出(口径为本年支出与结余分配、年末结转结余之和)11873.44万元,部门预算总支出6488.64万元,决算数比预算数多5384.80万元,差异率82.99%,比上年增长82.99个百分点。部门决算本年支出决算数10764.74万元,部门决算本年支出年初预算数6417.25万元,决算数比预算数多4347.49万元,差异率67.75%,比上年增长67.7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支出决算数4708.82万元,基本支出预算数3767.60万元,差异率24.98%;项目支出决算数6055.92万元,项目支出预算数2649.65万元,差异率128.56%,经营支出决算数0.00万元,经营支出预算数0.00万元,差异率%。
(2)差异原因分析。
因年中追加项目导致预决算收入和支出差异。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收入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及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2023年,收入(包括基本建设收入,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及财政代列资金,下同)达到9959.43万元,较上年增加9959.43万元,增长%。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拨款收入9628.25万元,较上年增加9628.25万元,增长%;上级补助收入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事业收入(不含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下同)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经营收入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其他收入331.18万元,较上年增加331.18万元,增长%。财政拨款收入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6.67%。
(2)支出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及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2023年,支出10764.74万元,比上年增加10764.74万元,增长%。从支出结构看,基本支出4708.82万元,较上年增加4708.82万元,增长%,占比43.74%;项目支出6055.92万元,较上年增加6055.92万元,增长%,占比56.26%;上缴上级支出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占比0.00%;经营支出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占比0.00%;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占比0.00%。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支出157.95万元,较上年增加157.95万元,增长%;政府性基金支出5.25万元,较上年增加5.25万元,增长%;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00万元。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含上年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三公”经费支出48.10万元,较上年增加48.10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同比持平%,因公出国(境)人次,人均因公出国(境)经费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3.69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公务用车购置0.0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3.69万元;公务接待费14.41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国内接待费14.41万元,国(境)外接待费元,人均国(境)外接待费元。
(2)会议费支出情况:
会议费2.10万元,较上年增加2.10万元,同比增长%。
(3)培训费支出情况:
培训费32.94万元,较上年增加32.94万元,同比增长%。
(4)其他对部门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
(5)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拨款收入9628.25万元,较上年增加9628.25万元,增长%。2023年财政拨款支出10338.86万元,比上年增加10338.86万元,增长%。从支出结构看,财政拨款基本支出4708.82万元,较上年减少628.12万元,降低15.39%,占比45.54%;财政拨款项目支出5630.05万元,较上年减少12990.88万元,降低69.76%,占比54.46%。
因局本级2022年将“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修缮项目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0000万元、“紫云格凸河景区配套设施改造项目”5000万元纳入收入和支出,2023年根据财政局相关科室要求将“委托黄果树向贵银金租融资债权本金”6500万元、“格凸河提升改造项目(债权转让回购协议)”18125万元不计收入与支出,导致财政拨款项目收入及支出较上年减少。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2023年,年末结转和结余1108.7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结转26.74万元,占总结余的2.41%,较上年增加26.74万元,增长%;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1081.97万元,占总结余的97.59%,较上年增加1081.97万元,增长%;经营结余0.00万元,占总结余的0.00%,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资金年末结余157.95万元,较上年增加157.95万元,增长%;政府性基金年末结余5.25万元,较上年增加5.25万元,增长%;国有资本经营结余0.00万元。
2.分单位结转和结余情况。
3.结转和结余规模较大的原因分析及消化结转和结余的对策。
(四)与预算支出相关的其他指标分析。
(1)资产信息。2023年,货币资金953.17万元,较上年增加953.17万元,增长%;财政应返还额度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房屋49.20万元,较上年增加49.20万元,增长%;车辆245.72万元,较上年增加245.72万元,增长%;在建工程4780.72万元,较上年增加4780.72万元,增长%。
(2)负债信息。2023年,借款0.00万元,较上年不变0.00万元,持平%;应缴财政款11.50万元,较上年增加11.50万元,增长%;应付职工薪酬0.10万元,较上年增加0.10万元,增长%。
(五)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概述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各项目均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将根据市财政局下一步工作安排开展目标绩效自评工作。
2.概述下属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如有)。
各项目均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将根据市财政局下一步工作安排开展目标绩效自评工作。
3.概述以部门为主体开展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各项目均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将根据市财政局下一步工作安排开展目标绩效自评工作。
(六)当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
三、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部门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
按照相关规定及要求,严格执行本部门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
(二)本部门决算及绩效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按规定批复决算工作开展情况。
(三)对部门决算管理及报表设计的意见建议。
(四)对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建议。
分享到: